進公司第二天,Darden的學長就叮嚀我們這些菜鳥,擇一航空公司然後從一而終,立即加入會員,不但要累積里程,還要確定自己能在最短時間內晉升到貴賓會員的最高等級。
達拉斯是美國航空的hub,五個terminal中四個都有美航的gate,我原本最常用來飛回台灣的聯合航空,在達拉斯的班機比起美航是少之又少,雖然在聯合航空好不容易累積了四萬miles的里程,在考慮了方便性後,我決定棄聯合航空就美國航空。
我之前幾乎沒飛過美航,加入會員等於從零開始,要由沒等級一路晉升到白金,路途遙遠而漫長,還好美國航空有一項神祕的專案,為什麼說神祕呢,因為在美國航空的網站上是找不到的喔,這是大家口耳相傳的通往貴賓等級的捷徑-【AA platinum challenge】。透過加入這個專案,只要在三個月內飛滿10000 miles,就可以變成白金貴賓。
白金貴賓聽起來好像很高級,其實並不然,星期一早上的商務人士專機上,至少90% 以上的乘客都是白金或是 更高級的Executive platinum。第一週出差登機時,空姐請頭等艙先登機,我看到約十幾位旅客往前迅速拖著行李登機,接著空姐請有美航白金等級以上的乘客登機,霎時間幾乎所有的西裝人跟登機箱都往登機門前移動,隊伍排的長又長,我四周看看,沒有排在隊伍中的只有我,和少數一看就知道不是商務旅客的乘客。登機前我還納悶著,為甚麼大家這麼積極排隊搶登機,反正早登機晚登機不都一樣嗎,何必提早把自己關進飛機裡?哈,答案其實就在上一篇blog中,是行李箱,大家都帶了行李箱。因為沒人拖運,所以大家都在搶機艙內放行李的位置,早登機不但確保行李不會找不到地方放,還可以搶到離自己位置最方便放置處。如果晚登機還帶著行李箱,運氣好的話行李會被塞在後機艙,雖然下飛機時不太方便到也還可以接受,運氣不好的話,空姐強迫你拖運行李,這麼一來抵達目的地後就得造訪行李旋轉檯,對於這些我不知道他們在趕甚麼的商務人士來說,就是浪費時間。
商務旅行的里程的確是累積得很快 ,只飛了一個半月,我就晉升到白金等級,目前里程(含seat miles和 bonus miles) 已經將近八萬miles,前兩年飛聯合航空來回台灣美國也只累積四萬多miles,如果可以照這樣的速度下去,明年夏天我應該就可以換到一張頭等艙機票回台灣了吧!
航空公司搞會員,旅館當然也不遜色,我同事的理論是累積旅館點數要比航空公司里程還划算,畢竟兩晚五星級飯店的價碼可能就高過一張機票,因此我同事特別申請了飯店的聯名卡,大大小小花費都刷在那張卡上。飯店也有分等級,累積點數和升級都比飛行要難,以我的case來說,要升到希爾頓的鑽石等級要整整住滿六十晚,即使一個星期住三個晚上也要整整二十個星期才能達成,因此當team 中每個人都汲汲營營的關切自己的住房進度,上個月與我一起住在希爾頓的同事終於住滿了第六十個夜晚,成功拿到鑽石等級,他興奮之情溢於言表,不斷跟我炫耀他最期待的鑽石等級待遇 -- 兩瓶免費的礦泉水,不過我雖然未達鑽石等級,也是有兩瓶礦泉水喔,與鑽石等級的差別是,我的礦泉水不會在房間等我,而是需要我check-in時不要臉的跟櫃台拿 。
如何選擇好的旅館加入也是一個重要的決策,Starwood的hotel普遍來說比較高級,有大家都想住而住不到的W、和品質穩定優良的Westin,但是旅館數量少且價格過高,公司不一定會出;Marriot在美國據點最多,品質還算穩定,但是我若想回亞洲時使用點數,則選擇少,另外就是Marriot副品牌 Courtyard品質比較不佳;凱悅也還算可以,但是在美國據點不普遍,缺少下游的副品牌,會員制度中要累積點數不容易;希爾頓普遍程度還算佳,價格普通,雖然缺少luxury等級的品牌但是下游的副品牌品質都還不錯,自己出錢住宿時就算選擇希爾頓經營的Inn也不至於太心疼,另外就是今年七月希爾頓莫名其妙寄給我一張黃金等級的會員卡,我如果在年底前住滿五次,就可以得到25000點跟聯合航空5000 miles,不住白不住。台北的希爾頓已經不再屬於希爾頓集團,我查了東京的希爾頓,在東京新橋的海邊有一家希爾頓的上游精品旅館 Conard,住一晚要三百多美金,用點數兌換的話卻只要四萬點,我的目標是明年去東京玩的時候可以換到五個晚上Conard的住宿,祈禱我能一直有可以出差的案子做囉!